花了應該至少兩星期,把水滸傳看完,會這時候拿起水滸傳看,是因為俠義文學課講到了金庸作品和水滸傳的關係:金庸的第一部書劍恩仇錄,可以算是摹仿水滸傳而寫的。
小時候看兒童版水滸傳,對裡面的壯士豪情很是嚮往,長大了以後,看的是施耐庵原著,所有腥羶暴力情節都完整呈現,一百零八條好漢的故事也鉅細靡遺,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心思更細膩了,反而覺得水滸傳沒以前看那麼豪情萬丈,還因為不夠生動細膩,而有點無聊,我想那是因為時代的背景吧!畢竟水滸傳一開始只是話本,要呈現一百零八人的故事,要細緻是很難做到的。
細不細緻的問題,從描寫人物的鮮明程度可以看見,老實說我覺得有被刻畫地夠生動的應該只有黑旋風李逵,他出場的橋段多,又是「一身黑肉」、性子急,所以能活龍活現,也有可能作者真的有用心寫李逵,像是我有發現李逵在自介的時候會自稱「梁山泊好漢」,叫自己「好漢」,應該只有李逵做得到。相較之下宋江、晁蓋等人,反正都是很有義氣的漢子,倒沒有感覺到大差別。
再來是裡面的暴力場景,有點多,又常常不太合理,往往都是莫名奇妙就殺了一干人,像是孫二娘在孟洲道上的人肉饅頭店,就很沒道理,那些過路人很倒楣。然後呢,如果梁山泊打了城,通常又會把城守一家良賤老小全都殺了,我不喜歡。
最後就是這一百零八人的故事,每個人落草的過程都差不多,簡而言之就是「官逼民反」,不過老實說,我常常看不出來這些官有多壞,感覺就是守個城,抓了犯罪的人,最後卻被打爆、全家殺光。嗯,講回來這些好漢本身,大概就是誤殺某人、辦公事出差錯,就後只好投靠梁山泊;第二種模式是打敗仗被招降;第三種模式是剛好遇到梁山泊好漢要打仗,就去加入,原本山寨就燒了去梁山泊;第四種是莫名奇妙因為有某些才能被吳用耍花招找去。總而言之,都差不多,我一天不能看很多回,不然橋段類似時會覺得很無聊。
落草了以後呢,就算當初百般無奈加入梁山泊,卻能從此歸順別無二心,然後宋江、晁蓋就可以很放心讓這些剛投降的人帶兵去打仗,運氣也是挺好都沒人變成內奸。
話說,原版比兒童版豐富太多了,一百零八條真的有齊,我努力去記那些人,覺得滿好玩的,雖然我不是很滿意整部作品,不過去連結這些人名、外號和天罡地煞星,還算有趣。或許過一陣子我會重看,不知道會不會有新的感想和發現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